无障碍浏览 进入适老模式
 
 首页  政策法规  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经济分析  部门动态  机关建设  领导信箱 
站内搜索:
海西州社会信用体系工作开展情况
2024-12-03  

近年来,海西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诚信海西目标,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以信用信息共享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抓手,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健全、完善、创新工作举措,使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信用应用不断拓展,监管机制逐步完善,诚信氛围日益浓厚。为进一步推动海西州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海西州将在健全法规制度、深化信息共享、拓展应用场景、培育信用市场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信用建设水平,为海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海西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和成效

(一)在顶层设计上夯实三个基础

1.夯实组织机构基础。根据国家及省级战略部署,20248月海西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调整为以州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海西支行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州委组织部等54家州直单位及企业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州发改委,负责统筹协调全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解决全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夯实政策依据基础。为高效贯彻落实国家、省、州有关文件精神,以《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为依托,相继制定印发《关于印发海西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关于开展全州双公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全州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查询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全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完善的政务体系。

3.夯实平台网站基础。按照政务外网环境、共享交换平台、信用数据中心、汇集系统软件、信用信息目录、信用主体编码、数据质量标准、门户服务体系八统一模式有序推进海西州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信用中国(青海海西)网站群上线运行。目前,已建成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个体工商户、自然人三类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380.2万条,为进一步开展信用创新应用提供坚实基础。

(二)在推进方式上完善三个机制

1.完善信用监管机制。认定、共享、使用红黑名单信息,提升诚信典型红名单和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公示披露力度,截至目前,录入名单信息364条。同时,运用信用评价机制,对不同评级信用主体开展差异化监督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已在税务、环保、餐饮、家政服务、农牧户等重点领域出台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并开展相关工作。

2.完善双公示审核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全州双公示数据时效性及准确率,由州、市(县)社会信用体系牵头部门,通过每月按时组织现场审核报送会、赴实地开展业务指导、下发月度季度通报等方式,切实解决瞒报、漏报、迟报数据等问题,促使全州双公示数据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截至目前,全州双公示数据质量通过国家及省级季度评估,综合排名位于全省前列。

3.完善信用修复机制。根据《青海省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在信用海西网站,创建链接发布各类失信信息信用修复指引,积极沟通对接失信企业,主动跟踪修复流程进度,指导失信主体在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助力企业提升信誉度和竞争力,打造公平诚信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累计指导430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三)在深化应用上抓好三个关键

1.落实凡办必查是关键。为积极推动信用信息在行政管理事项中的运用,充分发挥信用信息综合监管效能,提升社会诚信意识。制定印发《关于规范全州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查询工作的通知》并绘制核查流程图。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核查需求,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在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增设信用核查业务,打造高效的信用核查环境。截至目前,已在全州范围内累计完成各类信用核查2230批次。

2.开展信用承诺是关键。组织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开展信用承诺工作,推进承诺制替代审批制,衔接事前监管,服务放管服改革。做到事前承诺,事中监管,事后管理,同步归集报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平台(海西),并在信用海西网站公示。截至目前,共录入信用承诺信息2.2条,涉及物流、家政、金融、交通、城市管理、卫生环境等多个领域。

3.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托省级青海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简称:青信融)平台建设,积极共享全州各类信用信用信息,通过平台多维度信用评价模型,实现对小微企业精准画像,释放公共信用信息经济价值,双侧降低企业和金融机构融资服务的信息成本,促使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以,截至目前,全州入驻企业7019家,涉及餐饮、建筑、物流、医药、旅游、工业、商贸、能源、宾馆等行业领域,企业综合申请贷款3371次,实现放贷总金额30.57亿。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共享机制不畅。因市(县)均未建立工作机构,部分单位对信息共享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造成信用工作人员变动频繁、数据报送质量不高、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信用工作统筹协调难度大,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

(二)存在信息壁垒。信用信息标准不统一,各部门采集的数据在格式、内容和质量上都存在差异,影响数据的整合和应用效果。

(二)应用场景拓展难。目前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受到数据资源无法共享、部门联动及经费影响,致使信用应用场景服务模式单一。

三、国家层面的意见建议

(一)增加学习交流机会。建议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先省份区域增加学习交流机会。通过实地考察、专题研讨会、高端论坛等形式,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并借鉴先进地区的实践经验、成功案例和创新举措,促进各区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创新。

(二)技术援助与人才培养。建议国家层面充分利用国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行业领军企业的资源优势,根据各区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援助和人才培养工作,以提升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推动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均衡发展。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海西州发改委   联系电话:0977-8223721    技术维护:海西州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技术中心

    青ICP备17000055号-2

    青公网安备 63280002000128号